• 登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与中学生谈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来源:大众心理学

阅读 348 7 2021-08-2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与中学生谈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连丽香丽香连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大众心理学DAZHONG XINLIXUEPopular Psychology31-1228/G31004-610020210729-2831-30积极心理学

对于处在“第二个自我中心”的中学生而言,和他们谈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容易被学生理解为“说教”从而产生抵触心理,那么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巧妙地与中学生谈论这个美德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个体在与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的一种境界。笔者结合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想和大家分享中学生如何在自律和宽容的锤炼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先来谈一谈人际交往中的自律。自律、自控力或者说意志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有些人的自控力更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人都会生活得更幸福。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控力更强的人们生活更快乐,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未来的恋情更长久,婚姻更幸福,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根据我的观察和梳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律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你不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也请你不要这么对待别人。比如,当你在课堂发言的时候你不希望同学起哄或者打断自己的时候,你也需要在他人发言的时候保持倾听的姿态。第二个境界是能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硬地给别人。中学生会出现人格发展的“第二个自我中心”现象,常常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也觉得别人会有同样的想法。比如说,在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参加什么社团的时候,有时候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不一样,作为朋友最好不要把自己认为有趣的活动硬要拉上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尊重对方自己的选择。第三个境界是做到“共情”,也就是“人所欲,施于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大脑前额叶的功能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认识到其他人可能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感觉,学会理解他人的意图。在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有一个共情中心,这里存在一组“镜像神经元”,它就像一个天然的Wi-Fi,保证我们既可以模仿他人的动作,也可以模仿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图。例如,很多同学看过电影《头脑特工队》:当好朋友伤心难过时,重要的不是讲笑话逗他开心,而是陪伴他,倾听他,给对方真正需要的理解和安抚。

当然严以律己,也不要忘记进行自我关照,就像“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般,学习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小美好也很重要。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认为努力完成尽可能多的学习意味着效率很高,但在一天的某些时刻,几乎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陷入拖延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当明明知道要花时间学习却忍不住想刷空间、逛微博、看小说的时候,也许这是在提示你需要休息一下。让大脑在一天中有规律地休息,一个得到充分休息的大脑运转正常、压力较小,学习效率也会更高,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精神和身体健康以及人际关系。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人际交往中的宽容。积极心理学认为“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成长议题———感恩和宽恕。感恩和宽恕能够改变我们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会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为了确保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大脑更多地保留了带有抗争性特点的消极情绪,而不是具有扩展、建构功能的积极情绪。所以,如果想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在面对过去发生的在我们身上带来不好的记忆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宽恕、压抑或者遗忘三种方式将不好的记忆在大脑里重新编码。第一种方式———遗忘,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日常实践,我们都发现我们买不到一杯“忘情水”,也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让哪些记忆遗忘哪些记忆保留;第二种方式———压抑,外显的压抑会引起反作用,你越是让自己不要去想的东西,你就越容易不停地想,就像在考试之前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反而越来越紧张一样的道理;第三种方式———宽恕,宽恕不是把记忆删除,而是把记忆所挂的标签换掉,不要在记忆中加入复仇的成分。过去的事情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你长大后会出现什么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不满意等等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而把自己成长的主动权让位出去。回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同学无意冒犯了自己,使你心里始终有个疙瘩,甚至想着趁机报复,其实最难受的是你自己。如果可以选择原谅对方,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当然,宽以待人不是说自己毫无原则地迁就对方,我们应该学习划定界限。比如,好朋友之间如果一方总是触及对方的底线而另一方总是迁就,那么友谊的天平也会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