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标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根本任务,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示范性,加强不同教学内容间的整合。在传统碎片化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应运而生,为解决教学困境带来新契机。本文聚焦这一教学模式,以“舐犊之情”单元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运用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教学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推动语文教学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文章参考的写作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领域的权威期刊,专业著作和大量的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与提炼,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一、大概念的内涵与特征1. 大概念的内涵

大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能统摄、整合大量具体知识且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概念。大概念好比一条主线,在语文教学中串联起单元内零散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舐犊之情”这一单元,大概念不是简单地指父母对子女的爱,而是指通过文字描绘情感、传达亲情价值。这是对单元知识的高度概括,可体现语文学科在情感表达、写作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从更高层面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和目的[1]

2. 大概念的特征

大概念具有关键性、高层次性、深刻性、灵活性等特征。关键性是把握学科内容的关键,能帮助学生抓住单元学习的重点。高层次性涉及对具体现象和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深刻性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知识的本质。灵活性指可以迁移到不同文本的教学中。

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1. 加深学习记忆,理解知识内涵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把单元内的知识有机整合,改变单篇教学的现状。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单独记忆一个个知识点,而是把知识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例如,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学生通过多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表现亲情。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课文在情感表达、写作手法上的异同,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懂得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素养

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据单元主题和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集中,教学活动围绕核心内容展开,既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提高教学效率。以“舐犊之情”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围绕单元大概念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 发展知识运用能力,感知单元整体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发展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后,可通过参与口语交际、写作练习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中,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手法,能提高写作能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能让学生把握单元核心主题,理解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综合分析能力[2]

三、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对单元整体教学认识不足,忽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未能从单元主题和大概念出发进行系统规划,教学过程缺乏连贯性。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语文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 教学目标设定模糊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依据新课标、单元内容和学生实际设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无法体现大概念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例如,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往往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情,而没有围绕大概念进行细化,导致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内容、课外学习资料、多媒体素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然而,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不足,只注重教材文本,忽略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没有引入一些与亲情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或生活实例,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感悟不深。

4. 教学评价内容单一

教学评价内容单一,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记忆的考查,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的考查。例如,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只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没有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亲情的感悟。这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3]

四、大概念统领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1. 选择适宜路径,提取大概念

提取大概念是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精准的大概念能够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例如,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取大概念。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入手,提取大概念。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要把握其中与“舐犊之情”单元教学相关的要求。在阅读方面,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场景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写作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从深入剖析单元内容入手,提取大概念。“舐犊之情”这一单元包括《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慈母情深》通过对母亲工作环境、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母亲的勤劳和对孩子的无私关爱;《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串联起父亲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对“我”的付出,借助场景描写体现深沉的父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通过父母对孩子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彰显不同方式的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些课文情节虽不同,但都借助场景、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这一主旨。最后,要从学生学情入手,提取大概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亲情有一定感受。综合以上分析,“通过场景、细部描写,感受和表达亲情”是本单元的大概念。该大概念不仅符合课程标准,涵盖单元内容,还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4]

2. 应用KUD模式,阐述单元目标

KUD模式是从“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做到(Do)”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有利于教师全面、系统地规划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积累、理解深化和能力提高,对“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是“知道(Know)”方面,学生要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语言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特点,如环境场景、人物活动场景的描写方法,以及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构建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二是“理解(Understand)”方面,学生要体会课文中不同场景和细节描写所蕴含的深厚亲情。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中,要体会母亲在恶劣工作环境下仍支持孩子读书的伟大的母爱;在《父爱之舟》一文中,要体会父亲在生活点滴中默默付出的深沉的父爱;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要体会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分析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能认识到场景和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领悟亲情在个人成长、家庭和谐及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从情感和文化层面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三是“做到(Do)”方面,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表达亲情的作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中,学生要运用生动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锻炼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写作中,学生要熟练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手法,创作一篇表达对父母情感的文章,将所学知识转为写作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切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5]

3. 善用多种方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实现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活动以及融入教学评价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创设情境。情境教学理论强调,真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亲情时光机”情境,引导学生穿梭于不同的亲情故事中,去感受那些温暖的瞬间。基于此情境,布置“制作亲情时光纪念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进行图文并茂的记录。例如,在记录《慈母情深》时,学生可以描绘母亲在嘈杂、闷热且昏暗的工厂里,辛苦工作为“我”买书的场景,并配有描述母亲动作、神态,以及自己内心感受的文字。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创作,加入细节描写。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同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情境中体会亲情,提升语文综合素养[6]

(2)开展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亲情主题演讲会”活动。活动前,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运用场景和细节描写展现亲情的方法,如《父爱之舟》一文,作者通过描写父亲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的场景,体现父亲的关爱。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需运用这些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演讲稿。演讲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从场景是否生动、细节是否真实感人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也可开展“亲情写作工作坊”活动,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对孩子不同评价方式的对比描写为范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亲情,并让学生付诸实践,描写自己在父母不同教育方式下的成长经历。

(3)融入教学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恰当的教学评价不仅可起到诊断和推动的效果,还能发现并填补教学的不足,从而高效达成目标。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全程,将评估融入其中,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7]。首先,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可通过开展“亲情主题演讲会”和“亲情写作工作坊”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考察他们对课文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其次,教师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后,可引导学生阅读《父爱之舟》,让学生对文中的情景描写、细节描写进行标注,体会字里行间的伟大父爱,并进行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在写作评价中,学生要对照写作要求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看是否运用恰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是否表达出真挚的情感。互评时,学生相互阅读作文,从内容、结构、描写手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如“你这篇作文中的语言描写很生动,要是再增加一些环境描写,就能更好地烘托出亲情的温暖”。在教学评价的作用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4. 整合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体验

在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整合拓展教学资源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局限在教材内容,而应广泛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运用。在“舐犊之情”这一单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拓展阅读。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可推荐学生阅读梁晓声的其他作品,如《父亲》《母亲》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父母的形象和情感表达。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比较文中父亲的形象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引入课外资源。教师可收集与亲情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在课堂上播放其精彩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感受亲情的力量。也可引入《我爸爸》《我妈妈》之类的绘本,其简单的画面和文字,生动地表现了父母的形象和对孩子的爱,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网络中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名家对亲情的解读等,整理后提供给学生,拓宽学生信息来源渠道。生活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记录生活中的亲情、感悟生活中的亲情。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家庭亲情调研”活动,让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长辈,了解他们为家庭付出的故事,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亲情素材应用于写作,让作文有真情实感。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能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对“舐犊之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语文学习更富有生机和动力[8]

五、结语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大概念为统领,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概念统领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其实质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开展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主张“教—学—评”的统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深入理解大概念的内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促进语文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