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即由教师向学生讲解数学的“理”,使其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
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师引导职能的发挥,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情境,促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通过主动探究或协作互助的形式,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而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主题,围绕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评价反思等流程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法在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立足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的本质,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围绕教学主题合理创建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想说理、愿说理,积极思考数学知识与原理,主动探究旧知与新知的内在关联,真正做到在“说中思”。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说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说理兴趣,提高师生交互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理,即阐明道理,数学说理课堂中的“理”是指数学知识、数学原理、数学思维等
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任务驱动法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合理设置学习任务,以促使学生运用任务支架开展深度学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说理、辨理,使学生明理、用理,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合理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说理课堂是围绕“理”所展开的课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知理、明理、用理的能力
问题是开展说理活动的“引子”,能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厘清数学知识点,实现知识的内化
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将问题设计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为实现在“说中思”,教师要遵循任务推动原则,结合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实际,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合理布置探究任务、动态调整探究任务,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说理方向。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说理热情。任务驱动法强调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唤醒学生已有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为有效弥补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直观呈现数学知识的深层逻辑,激发学生说理热情,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为激发学生说理热情,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掌握运用简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表示和分析数据的学情,创设“采购表演服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对气温进行统计,以了解气温的变化,为采购表演服装提供依据。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衔接,为学生说理提供更大空间。
(1)围绕概念嵌入问题,摸清说理思路。问题情境是问题解决的起点,也是学生进行数学说理的起点
(2)设置探究任务,丰富说理依据。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以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锻炼说理能力。说理课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观点,引导学生在“说中思”,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为锻炼学生说理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按照“组内互补与组间平衡”的原则,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和分歧,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说理的乐趣,促进学生在说理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为例,为锻炼学生说理能力,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可结合“能够选择和设计最佳存款方案”的教学重难点,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探讨、分析普通储蓄、国债、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围绕“利率调整”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进行思维发散和碰撞,增强学生说理意识,提高学生说理能力。例如,教师可设计“现有2万元本金,预计存6年,如何从普通储蓄存款、购买国债和购买理财产品三种方案中选择出获利最大的存款方案”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质疑验证中锻炼说理能力。
(1)优化作业形式,巩固说理效果。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以检验学习成效,反馈课堂上的所思所得。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明晰数学知识、数学原理与数学思维,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优化作业形式,并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综合探究作业中分析解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为帮助学生巩固说理效果,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已掌握运用坐标的方式分析村落俯瞰图的学情,根据学生喜欢电子游戏的兴趣爱好,依托线上教育平台与动画制作软件,设计互动性、探索性、实践性的位置探寻作业。在位置探寻作业中,教师既要设计“操控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寻找不同场景中的目标物品”的任务,又要制定“只有答对随机弹出的数对问题,才能解锁下一关卡”的规则。这种富有趣味的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用数对表示物品位置的知识与方法。同时,教师要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信息交互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在线实时交流,激发学生说理欲望与获胜心理。
(2)健全评价体系,助力学生说理。评价反馈是任务驱动法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发挥“以评促教”的效能,还能让教师了解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帮助学生认识到思维的局限性,助力学生说理。为帮助学生梳理说理思路,教师要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围绕培养学生说理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以及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合理设置评价标注,健全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为例,为助力学生说理,使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教师可设计“运用围一围、滚一滚、拼一拼等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探究任务,以提高学生说理能力。探究活动结束,教师要让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示,并讲述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在完成探究任务时,学生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探究过程,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说理能力得到提高。在小组代表演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要进行观察和评价,明确“化圆为方”方法的可行性,“围绕”方法的可行性,操作的简易性,结果的可靠性。这一教学环节,能助力学生说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理课堂能让学生在“说中思”,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任务驱动法在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知理、明理、用理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前阶段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说理热情。要在课中阶段设置任务,通过嵌入问题、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等方式,推动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提高学生说理能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说理的乐趣。要在课后阶段复盘反馈,给予学生充足的说理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作业与互相评价中巩固说理效果,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原理、数学思维的理解,增强说理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