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笼养鸡作为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养鸡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一方面,层叠笼养采用多层设计,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饲养更多的鸡,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肉鸡养殖数量,与平养相比可增加75%~100%[1-4],并配备了自动喂食、饮水、通风等设备,大大减轻了饲养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饲养效率;另一方面,层叠笼养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方便饲养员对鸡群进行分群、合群以及观察等日常管理,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这一养殖方式实现了粪便与鸡完全分开,保持了鸡身干净,减少了染病率以及死亡率,改善了鸡的生长环境;同时缩短饲养周期,提高了生产性能[2]。但层叠笼养也有诸多弊端,其一就是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等费用。这对于资金有限的养殖户来说是一个负担;其二是鸡易患笼养鸡猝死综合征。由于笼养环境相对封闭,鸡只还容易受到以球虫病为代表的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的侵袭[1-4]。总之,层叠笼养鸡凭借空间、饲养效率方面的优势,能够在规模化养殖中摊薄单位成本。在此基础上,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降低鸡群染病率与死亡率,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1寄生虫病防治

在层叠笼养这一饲养方式下,由于鸡群密度较大,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明显增加,因而对寄生虫病开展防治非常重要。鸡容易感染的体内外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鸡疟原虫、鸡住白细胞虫、鸡隐孢子虫、鸡蛔虫、鸡球虫、鸡组织滴虫、鸡线虫、鸡绦虫、鸡虱、鸡皮刺螨等。在层叠笼养中,饲养对象多为蛋鸡,而球虫对蛋鸡危害较为严重,因而该部分以球虫病为例,介绍相关防治措施[1,3]

1.1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引起,对鸡群危害极大。鸡感染后,尽显萎靡之态,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不爱活动,缩脖闭眼,打蔫;采食减少,吃料慢,病情严重的小鸡会出现刨料现象;鸡冠肉髯苍白,逐渐消瘦,贫血症状明显。病鸡粪便存在过料现象,伴有橘黄色或胡萝卜丝样物质。感染盲肠球虫的病鸡,粪便颜色呈棕红色,逐渐发展成血便。对疑似病鸡进行剖检,有明显的肠道病变:盲肠球虫导致鸡盲肠充血、水肿,小肠球虫主要导致鸡小肠和十二指肠充血、水肿。如不及时治疗,鸡球虫病可能导致鸡群大量死亡。

1.2防治措施1.2.1日常清粪

粪便清理是养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鸡舍的环境卫生,还直接影响到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每天定时清理粪便,保持鸡舍内干燥清洁,不仅能够预防鸡球虫病,对其他传染性疾病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在层叠式笼养模式下,粪便清理方式主要包括几种:(1)刮板式清粪机: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能够实现自动定时清粪,减少人工干预,清粪效率高,提高养殖效率,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最重要的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层叠式笼养鸡舍。缺点是噪音较大,可能对鸡群产生一定的干扰;对鸡舍地面要求高,要求地面平整、坡度适宜,以便鸡粪顺利流入粪沟;(2)输送带式清粪机:优点在于能将鸡粪完全清理出鸡舍,避免鸡粪在鸡舍内堆积,减少疫病发生,同样实现自动清粪、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输送带式清粪机可根据鸡舍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适应不同规模的层叠式笼养鸡舍。缺点是成本较高且依赖电力;(3)抽屉式清粪: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且成本低。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适用范围有限。粪便的清理频率应根据鸡只的饲养密度、粪便产生量以及鸡舍卫生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清理一次,以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卫生。在炎热季节或鸡只生病时,应适当增加清理频率,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降低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粪便清理工具应选用耐用、易清洗和消毒的,如不锈钢刮板、塑料输送带等。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将外界病原体带入鸡舍[2-3]。清理后的粪便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粪便对鸡舍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减少异味、杀灭病原体的目的。粪便清理后,应及时开启鸡舍内的通风设备,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1.2.2预防性投药

预防性投药是防控鸡球虫病的重要手段,可在雏鸡8~10、20日龄和50日龄时开展预防性投药。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磺胺类药物、球速净、球虫粉、兽用中药制剂等,对鸡球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需特别注意,产蛋期禁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影响鸡蛋品质与鸡群健康[1]。为避免部分抗生素在鸡蛋中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在蛋鸡产蛋期推荐使用兽用中药抗球虫药物等。

1.2.3治疗性投药

一般情况下,发现鸡有球虫感染症状时,应立即将病鸡与健康鸡隔离,使用磺胺氯吡嗪钠等敏感药物治疗。饮水给药时,通常提前控水2 h,让鸡群在4 h内饮完含一天用药剂量的水。药物治疗一般以3~5 d为一个疗程。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鸡群的具体病情、日龄、体重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4免疫接种

球虫疫苗接种是预防鸡球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免疫接种时,注意免疫前后的1~3 d不要给鸡群使用任何药物和消毒剂,以免削弱疫苗效力,进而影响免疫效果。

1.2.5带鸡消毒

在防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带鸡消毒工作。因为做好带鸡消毒工作,能够营造一个相对洁净的养殖环境,有效降低鸡舍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数量,防止其他细菌与球虫形成混合感染进一步加重球虫病症状,从而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4]

综上所述,在层叠笼养模式下,鸡群饲养密度大,球虫病传播风险高。因此,对鸡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药物防治和免疫接种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加强鸡舍环境管控、预防性和治疗性投药以及及时隔离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预防和控制鸡球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病毒性传染病防控

笼养鸡同样会受到新城疫、禽流感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毒病的侵袭,其防控的主要措施依然是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同时配合改善饲养环境、严格消毒,可以降低病毒感染鸡群的机会,从而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2.1提高免疫力

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能够使鸡群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预防相应病毒的感染。除疫苗接种之外,在饲料中科学添加特定药物,是增强鸡群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辅助手段。如维生素E、维生素A、黄芪多糖等药物,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些药物可以从第一周开始使用,两周内完成,期间分两个疗程进行,每次3~5 d。

2.2改善环境和严格消毒

层叠笼养方式,鸡群饲养密度较大,病毒病的传播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全面开展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在鸡入舍养殖之前,应对笼、食槽、饮水器、门窗、屋顶和墙壁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以消除潜在病原。消毒结束后,封闭鸡舍一天,确保消毒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病毒存活概率。雏鸡入笼后,工作人员进出鸡舍应做好全身消毒,同时每天清理地面的粪便、积水、鸡毛、灰尘等污染物,降低对雏鸡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雏鸡入笼一周后,对笼中所有雏鸡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进行带鸡消毒,选择无气味、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为好,并交替使用含有不同成分的消毒剂,以减少病毒和细菌产生抗药性[3]。消毒频率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而定,如冬天一周一次,春秋一周两次,夏天可一日一次。消毒用水应在鸡舍预温后使用,喷出的雾滴越细越好,从而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保障鸡群健康。

育雏前7 d,先将舍内温度调节26℃左右;育雏前3 d,将舍内温度升至33~35℃左右,并保持适宜湿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随着雏鸡生长,需要逐步降低舍内温度,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笼养鸡由于饲养密度较大,且笼内空气流通程度不如散养环境,所以笼中温度应适当低于散养温度标准,避免鸡只因温度过高而出现热应激等问题,有利于鸡只的健康和生长。不过,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鸡的品种、健康状况以及季节等因素,灵活调整温度,以确保鸡群生长良好。

3细菌性传染病防治3.1鸡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

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排出异常粪便,最后可能倒地抽搐而死。对尚有食欲的病鸡,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饮水。该病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如保持鸡舍清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等;气温突变时,要遵循相关规定和在兽医的专业指导下,及时投喂合适的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可以帮助鸡群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体质;加强消毒卫生,能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降低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

3.2鸡大肠杆菌病

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其感染症状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状况等因素而异。针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从接种疫苗、改善饲养环境、消毒保洁等多方面开展。日常饲养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注意鸡舍的通风、干燥,降低饲养密度;定期使用消毒剂对鸡舍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科学调整日粮结构,注重饲料品质。发病及时诊断和开展药敏试验,选用对鸡大肠杆菌病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通过上述综合措施,有效防控鸡大肠杆菌病,保障鸡群健康生长。

3.3沙门氏菌(鸡白痢)

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在雏鸡群体中流行最为广泛,危害也最大[4]。患病雏鸡精神萎顿,绒毛松乱,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针对沙门氏菌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非常重要。适当提高育雏室温度,同时对育雏室、饮水器、料槽等器具进行全面消毒,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育雏室内清洁干燥、空气良好,降低鸡群感染风险。治疗时,可在兽医指导下,选用阿莫西林等合规药物,拌入饲料或让鸡只饮水服用,进行针对性治疗[5]

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将本场分离到的细菌制成特定的灭活苗给鸡群免疫,更具针对性。日常养殖中,用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建议采取多种抗菌药物交叉或轮替使用,不可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以降低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此外,对层叠笼养鸡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还应注意:引进鸡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和进场检疫,待隔离观察证明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从源头防止引进带菌鸡,降低不同批次鸡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提供优质全价营养的饲粮和清洁的饮水,并对全场定期清扫消毒,从多个传播途径上预防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6]

4小结

为了有效防控层叠笼养模式下蛋鸡疾病的发生,养殖人员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以便察觉鸡群异常状态,同时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并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病原体滋生。除此之外,为鸡群提供全价饲料,确保其获得充足营养也非常重要,严格按计划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构建起多维度的防护体系,降低鸡群发病风险,助力蛋鸡养殖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