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暮江吟》里的宝石
本期“科学主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
课文再现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课本上,“瑟瑟”被解释为“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令许多人感到困惑—— 毕竟,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瑟瑟”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轻微的声音,如“秋风瑟瑟”;二是形容颤抖,如“瑟瑟发抖”。
为何诗句里的“瑟瑟”摇身一变成了颜色?原来,这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背后,还有一段“宝石奇缘”。
在古代,瑟瑟多指一种宝石,后引申为颜色。它主要产自伊朗、阿富汗等地,大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瑟瑟”一词频频出现。《魏书·西域传》记载了波斯国盛产金、银、琉璃、瑟瑟、金刚等,明代《天工开物》将瑟瑟珠与祖母绿、鸦鹘石并列,归为青绿种类的珍宝。通过文献可知,瑟瑟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价值高昂的宝石 ;二是颜色呈青绿。
图1 青金石饰品(图/何静)
那么,在缤纷的宝石世界中,瑟瑟到底是哪种宝石呢?关于其矿物种类,学界主要存在青金石与蓝宝石之争。
支持青金石说的学者指出:贪官卢昂所藏“瑟瑟枕大如斗”,这不可能是蓝宝石,而青金石完全可以做到。天然的蓝宝石非常稀少,一般晶体粒径较小,如果瑟瑟是蓝宝石的话,那么史料记载的高仙芝获瑟瑟十余石、虢国夫人赏赐工匠金盏瑟瑟三斗,这听起来都不太可能。
图2 青金石(图/何静)
青金石是一种古老的玉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它的颜色一般为蓝色、蓝紫色、天蓝色等,因含有次要矿物,常伴有黄色或白色的斑块。宝石级青金石成分较纯,以“金星少、白线少、质地纯”为鉴别特征,历来受到皇家青睐。
清代皇家举行祭天仪式时,皇帝所戴朝珠就由青金石制成。清代文武四品官员的官帽顶珠也是青金石,足见其珍贵。更奇妙的是,当青金石被碾磨成粉,成为一种矿物颜料,便化作《千里江山图》中苍翠的山影、敦煌壁画里飞天的蓝裳,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
而在唐代文学中,经过白居易的创新,“瑟瑟”以物入诗,由一类宝石转喻为一抹色彩,涵盖了青、绿、蓝等不同颜色,用来描述文人墨客眼中的大美山川,赋予了作品更富诗意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
图3《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