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一座“全面”的城市

打开中国地图,将目光聚焦到安徽省西北部,即可发现一座现代化城市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皖北平原上,这就是阜阳。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属于中原又属于长三角,与东西南北各方保持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淮河,穿越山丘、流过平原,滋养着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润泽着这片大地上朴实的人民,造就了阜阳数千年来别样的历史、风景和人文,锻造了阜阳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阜阳是这样一座“全面”的城市:它历史悠久,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四通八达,是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长三角联动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它锐意进取,坚持“产城融合、制造强市”,是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它热情主动,被评为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和苏商、浙商投资首选城市,是中部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它风光无限,一场场爆点活动吸引国内外网友奔赴,一个个消费新场景不断释放消费潜能,塑造出皖北文旅的“出圈”样本……

千年文脉铸魂: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阜阳就是一位阅历丰富又温文尔雅的老者。

阜阳,古称汝阴、颍州、顺昌,是一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历史名城,因“千载名城、千古名相、千年伯乐、千万人民”而著称。

“阜阳”历史源远流长,最早源于东汉,汉顺帝封济南简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清乾隆帝将颍州升为府,在原州地置阜阳县,并将颍州城区依奏赐名阜阳,取“物阜民丰,阳而阜生”之意,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阜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西周时期,阜阳地区就建立胡子国。阜阳自秦置县,历称汝阴,既有地名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汉高祖刘邦将开国功臣夏侯婴分封为汝阴侯,封地就在阜阳。阜阳汝阴侯汉墓(夏侯灶)出土的圭表和二十八宿圆盘代表了西汉时期高超的天文观测技术,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上的重要空白,还表明早在2000年前,阜阳曾是中国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

阜阳的旧称颍州,取自穿境而过的颍河。因是宋神宗的龙兴之地,其子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把颍州升为顺昌府,故阜阳又别名顺昌。南宋初年顺昌大捷,阻击了金军南侵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捷中,阜阳百姓为支持抗金斗争,发明了“枕头馍”。

阜阳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文脉绵延不绝。

这里是百家之祖姜子牙、千古名相管仲、吴国名相伍子胥、东汉末年名将吕蒙故里,老庄文化、建安文学的发源地。在这里,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欧苏会颍传为文坛佳话。

阜阳在北宋时期,是京师开封的后花园。当时,文风昌盛,欧阳修、苏东坡、曾巩、晏殊、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等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都与阜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晏殊在此创作了“渔家傲”词牌曲调;欧阳修曾知颍州,创建西湖书院,一生创作了160多首赞美颍州的诗词,辞官后归隐颍州西湖养老;曾知颍州的苏轼,一生创作了80余首赞美颍州的诗词。

二十八宿圆盘

二十八宿圆盘

此外,阜阳还是中国书法城、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临泉杂技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强势崛起:从“百亿粮仓”向“皖北振兴排头兵”迈进

阜阳也是一名踏实肯干又足智多谋的智者。

作为农业大市,多年来,阜阳用不足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1%的粮食,产量连续18年超过100亿斤,可谓名副其实的“百亿江淮粮仓”。

如今的阜阳,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赋予“皖北龙头城市”定位,在国家战略和人口、区位、交通、政策、农业资源五大优势叠加机遇的助推下,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2024年,阜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09.8亿元;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3%,均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展现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阜阳担当。在着力构建开放性应用型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首批招收工程博士硕士142名,开创在阜阳培养“双一流”博士先河,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44家、博士后工作站50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斗转星移,颍淮大地日新月异。每天,阜南经开区安徽大窑饮品有限公司满载“阜阳造”汽水的大货车缓缓驶出园区,奔向全国各地;安徽泰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流水线满负荷生产;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人员正在加紧产品研发、投产;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正式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工作有序推进,三角洲区域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幅幅奋进实干的生动画面、一项项令人欣喜的经济指标,展现着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

目前,阜阳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投资千亿计划为支撑,推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六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四大未来产业,大力推进九大优质高效服务业,加快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并以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阜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产值(营收)分别达600亿元、1400亿元、310亿元、750亿元,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阜阳文旅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阜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赛事、音乐、人文、美食等“引客入阜”。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发展新模式下,阜阳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新徽菜·名徽厨”首届阜阳鱼头酒文化暨“竞赛杯”阜阳菜烹饪大赛;升级二里井、东关美食街、颍南路美食街等“微型美食地标”;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颍上管仲老街等引入角色扮演、露天驻唱、汉服巡游表演秀和戏曲演出等元素,打造更多消费新亮点新热点。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中国田协10公里精英赛暨城市欢乐跑、“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在阜阳成功举办,斑马音乐节、阜阳马拉松火爆网络,带动城市曝光量超20亿人次。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到阜阳去”成为网络热词。

城市气质温润:向新向美向未来

阜阳还是一个温暖安心又气质非凡的仁者。

阜阳素有“颍淮善郡”之称,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生态宜居、生活舒适,是一座有颜值、有气质、有活力的城市。

2025年“五一”假期,众多外地游客赶上了网红东关早市、吃上了阜阳美食,一句“不用攻略,靠问也能快乐走全城”,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暖。

温暖的城市,靠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宜居的生活。

在阜阳,你可以悠然品味“河湖风光、水城风韵、都会风尚”的整体风貌,坐看云卷云舒,找到诗和远方,还可以安然享受“为民所建、为民所用”的保障服务,开启“幸福安居”的新篇章。

每到春夏,阜阳市市花——月季花团团绽放,洋溢着火红的色彩,造就阜阳独有的浪漫,营造出移步皆是景、处处皆不同的城市园林景观;得苏轼盛赞“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颍州西湖,目前已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泛舟湖上,别有一番风情;皖北唯一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颍上八里河,是当地农民艰苦奋斗建成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从增设停车位充电桩到兴建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场所……近年来,阜阳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创新馆、大剧院等一批新的文化地标拔地而起;双清湾公园、岳家湖公园等风光怡人,一大批“城市客厅”、“口袋公园”等相继建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阜阳把发展教育、医疗事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2024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229所,新增学位4.2万个,颍东、颍泉、阜南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阜阳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市特教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阜阳老年大学获评全国标准示范校,阜阳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核心指标居全省前列。阜阳市肿瘤医院新区2024年开诊运行,市妇女儿童医院获评“三甲”医院,太和县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5个,居全国县级医院首位。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建立合作194项、名医工作室83个,市域内就诊率提升至86.5%。此外,“出生一件事”荣获全国“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教育入学一件事”得到全省推广;阜阳市人民医院“5G+急诊救治”入选工信部、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优秀项目。

八里河风景区

八里河风景区

从历史名城的文化复兴,到新兴产业的创新突破;从城乡协调的生动实践,到民生幸福的温暖答卷,阜阳这颗皖北明珠,凭借其深厚的底蕴、蓬勃的活力与前瞻的视野,以“务实、精准、高效”的姿态,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题图为双清湾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