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契约的时代视角出发,进一步厘清绿色教育的认识路线与实践维度,是新时期深化与扩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选之道。

继2002年、2012年连续召开两次可持续发展峰会之后,联合国又在2024年9月举办了新的全球峰会:未来峰会,通过了举世瞩目的《未来契约》等系列重要文件。综合各方面专家评述,此次峰会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在对若干紧迫性、危机性国际问题,以及充满巨大不确定性人类未来加以深刻审视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研判。峰会的结论是,除应当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外,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还应包括国际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合作、青年和子孙后代、全球治理变革等。显然,这一峰会深化与扩展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之时代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指明了未来5年进一步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前进方向。

基于未来峰会的上述结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时代功能定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重新研究与确定自身的指导理念与实施策略。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2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上启动绿色教育伙伴关系(Greening Education Partnership)的部署,从未来契约的时代视角出发,进一步厘清绿色教育的认识路线与实践维度,是新时期深化与扩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选之道。概括起来,进一步厘清绿色教育的认识路线与实践维度,有必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完整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时代含义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关于教育同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经典论述,是可持续发展目标4.7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所有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其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引自史根东、王桂英主编:《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1年第3次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上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的一个关键要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可持续发展教育旨在使学习者获得应对当今和未来全球挑战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价值观,并且明确部署了推进政策、变革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者和培训者的能力、为青年赋能并动员青年行动、助力地方社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案五大优先实践领域。

在《未来契约》等相关文件中,进一步强调了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该文件尤其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包括强调各国要承诺加快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之内;强调需要大幅、快速且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涉及能源系统的转型、“零碳”和低碳燃料的推广,以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等多方面的努力;强调要追求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等。据此,《未来契约》等文件突出强调为青年获得良好教育创造条件等措施,在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加大力度赋能青年。与此同时,从“未来契约”视角观察,可持续发展教育被赋予了更新的时代含义,诸如教育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合作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青年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全球治理变革可持续发展,以及教育促进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和谐共生等。显然,这样的时代含义应当成为新时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崭新视角。

认真廓清绿色教育与绿色学校的实践导向价值

正是基于上述的宏阔背景、发展进程和理论结论,以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推动学校务实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创新为出发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了广泛实施绿色教育的具体部署。专家普遍认为,绿色教育是一种在学校层面实际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理念和实践方式,其侧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责任感。综合若干国际会议的相关研讨结论,绿色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向学习者提供环境知识的传授和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更加强调通过实践行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利于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绿色教育,绝不意味着改变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关键目标的初衷,而是进一步通过聚焦环境知识与环保行动,下沉实施进程的重心,以强化实现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行动能力并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之新型公民的务实育人效果。

为此,建设一批高质量绿色学校,以承担起大面积开展绿色教育的时代责任,必然成为当代国民教育系统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由此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2年启动绿色教育,其明确宗旨在于,“为响应青年人的诉求”,强调“围绕绿色学校、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和社区参与四大支柱,采取全面、协调、有力的行动使每位学习者都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好准备”(引自联合国《绿色学校质量标准》联合国网站2024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绿色学校质量标准》对以应对气候变化教育为重点建设绿色学校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整体部署的内在关系给予了准确解读:“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切入点,源于气候危机日益复杂的现实,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紧迫性和相关教育供给明显不足。所有这一切迫切需要向年轻人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优质教育,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一全球问题所导致的当下及未来的挑战”(出处同上)。由此可见,承担起“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好准备”这一紧迫使命,践行绿色教育的崭新时代功能,建设越来越多的绿色学校并启动与之相关联的绿色化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和社区参与,已经并正在成为新时期高质量学校教育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次《绿色学校质量标准》重申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名古屋)成果文件提出的“全机构法”,制定了“将在2030年前将至少50%的学校和大学转变为绿色学校”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学校治理,含拥有全面绿色学校愿景;设施与运营,含在学校内部积极开展包括能源和水的使用与废弃物管理的可持续实践;教学与学习,含在课程中纳入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参与,含通过组织活动赋能学生参与社区范围应对气候变化等应急活动以促进共同责任等。

无独有偶,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的续篇,2013年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工作手册》也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载体——实验学校——的质量指标做出了“全机构法”式的界定,诸如“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最高理念、普遍开展可持续课堂教学实验、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开展环境—资源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建设节能减排特色校园、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合作网络”等(引自史根东、王桂英、王巧玲等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工作手册》,外文出版社2013年版)。由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注重紧扣基础教育学校完整系统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进而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高度,力求全面、完整与准确地加以设计并指导学校的实践研究流程,这样的质量指标产生了高质量的导向作用。

由此可以认为,一以贯之地理解和解读绿色教育与绿色学校的理论导向与实践导向价值,将联合国文件的重要结论同中国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加以比照和对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极效果。

在绿色教育中培养新一代青少年可持续发展领军者

在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进而加速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诸项目标的形势下,各国青少年被赋予了应对严峻挑战的历史责任。具体而言,这样的责任应当包括,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青少年需要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行动对实现全球可持续未来的影响;学习创新技术与贡献解决方案:青少年是创新的生力军,应敏锐学习和应用创新技术,为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青少年应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需求:青少年要推动实现公平与包容性发展,确保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全人类;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青少年应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进程中,通过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跨国合作平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践行“未来契约”精神,呼唤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可持续发展领军者成长起来。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部分中国高校和中学实施的绿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已经涌现出大批培养新一代青少年可持续发展领军者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这样的领军者身上有较为共同的素养特质,(1)责任担当:了解生态危机,时观环球运势,胸怀人类命运;(2)强国有我:关注国家大事,憧憬美丽中国;(3)文化自觉:弘扬中华文化,借鉴世界成果,参与内外交流;(4)实践创新:潜心科技创新,AI赋能实务,动脑动手实干;(5)价值观念: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6)批判思维:勇于发现问题,批评奢华风气,提出解决方案;(7)团队合作:乐于互助学习,尊重团队利益,共建创新业绩;(8)自我完善:严格自律言行,减少生态足迹,全面强健身心(引自史根东、王巧玲、张婧:《生态文明教育50问》,天津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这些学校的经验证明,若能采取制订绿色学校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军者计划、在学校、系(年级)、班建立可持续发展领军者社团、组织校外专家学者参与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鼓励支持可持续发展领军者社团同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科研项目以及开展年度学校优秀可持续发展领军者社团与个人表彰活动等措施,多能收到十分良好的预期育人成效。

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即将在5年后进行全面总结的前景,以践行联合国2024年全球未来峰会发出的“未来契约”为新的起点,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将坚定树立“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到底”的宏大雄心,进一步加紧创新学习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创新实践的步伐,愈加主动地参与为可持续发展而学习、为生态文明而行动的广阔社会实践,为推动绿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更具创新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