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与实施

0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是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宠物医疗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拓展课程,课程引入国家宠物健康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宠物护理与保健等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宠物日常护理与保健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1]。课程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做到“岗课融合、课证融通”,加强校企资源共建与合作,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1课程建设实施的路径1.1课程建设调研

通过走访和调查宠物行业、企业、专业课教师、大学生,对本课程在高职建设及使用现状进行调查[2]。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走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高职课程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通过对宠物行业和企业的市场调研,与行业和企业共同探讨和分析宠物护理与保健工作的主要环节,开发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项目,从而更有效地设计课程项目,为的是进一步提高一流核心课程的建设。

1.2参照职业标准开发教学内容

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模块化重构,融入宠物护理职业新理念、新模式,引入宠物护理与保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3]

根据宠物护理与保健行业标准设计项目中的知识技能点,同时要根据设计的技能点设立不同的工作任务,以独立完成工作岗位任务为目的。按照工作岗位任务将本课程分为4个项目,即犬、猫的营养需求与饮食护理,宠物犬、猫的基础护理,宠物犬、猫的日常护理,宠物犬、猫的健康检查与疾病期的护理,课程中实践操作的部分每人都要配备相应的护理工具与美容宠物,最终根据具体任务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内容,见图1。

图1 岗位任务分析与课程设置示意图

图1 岗位任务分析与课程设置示意图

2创新教学方法2.1项目驱动引领,三段式组织教学

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的成长规律设计项目与任务,每个项目按照行动导向设计知识技能点,进行典型任务分析[4]。例如犬(猫)疾病期间的护理,课前:在慕课堂发布课前预习或课前测试与讨论你所掌握的病犬(猫)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课中: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设计任务要求与规范,进行模块化任务,分解任务,完成整个疾病期间的护理过程,进行效果评价;课后:通过观看操作视频与动画,完成慕课堂所发布的课后作业。

2.2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既着眼大众又兼顾个性化需求,依据职业岗位等级设计模块化教学任务,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5]。将课程分成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专业提升3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反复学习达成考核目标。

2.3教学活动过程

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

线上教学活动:有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文本资源、随堂测试、单元测试、单元作业、课堂讨论与评论等,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知识与技能点,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线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重在技能点的实践训练,同时在慕课堂上提交课前课后练习、问卷调查及讨论,展示作品完成线下评价。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学习,完成由引入、讲解、实施、复习、评价到拓展的“三段六步法”,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

2.4“岗课赛证”互融互通

“岗”是指完成工作任务的场所,更是体现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课程学习的准则和目标;“课”是指系统安排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和过程,使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赛”是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通过参加各类大赛,研究各个竞赛技术规程和评价标准,从而完善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技术水平,是课程学习水平的高端体现;“证”是对个人水平和能力的证明及认可,是课程学习的检验,通过参加各类考试获得相应的证书,促进学生获得“1+X”证书,融入“竞赛精技能、证书促就业”的总体思路,授课时让学生模拟工作岗位进行实操练习,并将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大赛要求的技能,鼓励他们多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联赛及行业大赛,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大赛,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并考取“1+X”证书。

2.5校企资源共享共建

核心课程的建设需要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课程特点开展实习和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校企资源的开发与共建是“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与教材,提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职业岗位的紧密贴合度,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授课,传授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每学期安排10节课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授课,在学期末让校内教师展示教学成果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由专家参与评教评课,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安排授课教师到一线行业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与行业企业接轨,学习最新的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6考核评价分层分类

平台的智慧性评价:教学平台根据教师在课程中设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各项学习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显示每一位学习者的各项学习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优劣、最终考核与评价。

双元主体的过程考核+成果评价方法:因学习的对象不同,分层次、分阶段、分等级考核,考核评价指标略有所差异,对于以线上学习为主的公选课学生,学生成绩统计方式为:50%线上课程成绩+40%视频学习时长+10%练习(线下)。以线下为主学生成绩统计方式为:30%线上课程成绩+10%视频学习时长+20%讨论(线下)+40%练习(线下)+讨论优秀发言。

增值性评价:在慕课堂的线下成绩评定的部分里,可增加教学活动讨论发言及获得教师点赞评为优秀发言时会有加分项,鼓励学生勇跃发言。

2.7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深挖课程中每个项目的思政元素,以关爱宠物生命健康为主线,各项目融入思政元素。项目一:犬、猫的营养需求与饮食护理,培养学生尊重宠物的生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宠物提供合理的营养与饮食;项目二:宠物犬、猫的基础护理,培养学生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确保宠物的福利,尽可能降低宠物的压力和不适感;项目三:宠物犬、猫的日常护理,培养学生关注宠物的口腔和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养宠,文明养宠,关注人宠和谐;项目四:犬、猫疾病期间的护理与保健,培养学生关爱宠物的生命,珍惜宠物的生命。

3教学成效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本课程性质修定了课程标准,使课程目标定位准确、内容条目清晰、内容具体、可评价、可测试。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开发了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提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职业岗位的紧密度,优化了教学资源,学生的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是能达到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与素养以及大国工匠的爱国情怀。

4小结

通过建设,提升并优化核心课程《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了教与学的效果,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带动本专业、本校及其他院校核心课程的建设,同时促进开发高质量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应用与共享资源,提高了学生通过“1+X”证书考核的合格率,提升学生在宠物行业领域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通过调研学生反馈、院系评价、教师反思、企业评价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应用推广意义的建设思路,对其他院校及专业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指导性建议。为职业院校建设《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核心课程起到示范作用,充分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宠物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培养了大量的宠物美容师和宠物保健师,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宠物美容行业的兴盛注入了新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