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幼儿教育阶段作为人生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对幼儿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幼儿认知特点和情感体验的独特方式,在构建课程过程中,我园强调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重视课程资源的价值筛选,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幼儿可直接感知的体验方式,让幼儿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感受、体验并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的价值

幼儿期是个体形成认同感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游戏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幼儿不仅能在语言、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得到发展,还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的现状

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虽然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刻,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难以有效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游戏。同时,游戏的设计也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另外,家长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的创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教师赋能:构建“红色领航员”师资培养体系。幼儿园可组织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深度讲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可自主设计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如将《半条被子》红色故事融入角色扮演游戏“温暖传递站”。幼儿园还可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专业学习社群,鼓励教师分享学习心得、教学经验和创新实践,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

认知适配:基于儿童发展图谱的红色资源开发。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构建学前儿童红色文化认知发展阶段教育目标和游戏内容。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合理把控红色教育内容,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展游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设计多样化、富有创意的红色文化游戏。

例如,3—4岁的幼儿处于具象操作期,教师可选择可触摸的红色符号(如军用水壶、草鞋),设计“物资运输队”实体沙盘游戏,促进幼儿感觉运动经验积累。

4—5岁的幼儿处于象征表征期,教师可开发AR互动绘本《红星闪闪》。幼儿扫描图片即可触发三维战斗场景,强化符号与意义的联结。

5—6岁的幼儿处于逻辑萌芽期,教师可创设“战地医院”情境游戏,使幼儿在完成伤员分类、药品分配等游戏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红色文化游戏,有助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发展。

环境重构:具身认知理论下的红色游戏场景建构。教师可在班级区角、走廊拐角设计触觉感知墙,让幼儿通过触摸粗布军装、木质步枪等复刻文物,建立身体记忆与历史感知的神经联结。

例如,利用可移动大纸箱构建“地道战”迷宫系统,要求幼儿匍匐穿越“封锁线”,合作破解“暗号锁”,在肢体运动中内化斗争智慧;将园内的体能长廊设计为“长征路线图”;将种植园设计为“南泥湾种植区”;将户外活动区设计为“小红军”军事训练场地,借助园内的小桥、水池、草坡、攀爬架、嬉趣小树林等,打造户外“野战”游戏区,提升游戏环境沉浸感,以帮助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技术赋能:技术支持的智慧化红色游戏设计。运用技术手段,打造更具趣味的红色游戏形式与玩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获得丰富且深刻的活动体验。利用AR场景复活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幼儿绘制的红色故事画作转化为动态三维场景。例如,扫描《飞夺泸定桥》画作后,幼儿可指挥虚拟红军突破火力封锁;创建VR全息训练舱,在等比例还原的“井冈山会师”场景中,幼儿通过手势识别,与虚拟人物协作搭建营地,系统实时评估团队合作效能。运用AI情感交互助手,基于情感计算技术,虚拟角色“红小星”根据幼儿表情,调整游戏引导策略。当检测到幼儿产生挫折情绪时,自动触发鼓励机制。

具身感知:基于“五感体验”的多维互动游戏模型。构建“感官协同—情感共鸣—价值内化”的感知深化路径。

视觉沉浸:在“火线传书”游戏中,利用光影装置模拟战火硝烟,红色光束象征机密文件传递路径。

听觉唤醒:通过定向声场技术,在“夜袭阳明堡”游戏中,利用不同方位传来的枪炮声,训练幼儿方位辨识与应急判断能力。

触觉强化:设计温感反馈马甲,当幼儿在“爬雪山”VR游戏中遭遇暴风雪时,马甲温度同步降低,增强情境的真实感。

嗅觉记忆:开发气味盒子,将青草香、火药味等气味线索融入“草地野炊”角色扮演游戏,触发海马体记忆编码。

动觉内化:通过惯性动作捕捉系统,记录幼儿在“送军粮”体能游戏中的运动轨迹,生成个性化“红色成长档案”。

协同育人:“家园社”三位一体形成红色文化传承共同体。我园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益于家园社共育模式的成功实施,构建了“资源融通—活动联动—评价一体”的协同机制。

利用资源云平台,整合革命纪念馆数字资源库、家长红色职业资源、社区老兵口述史,形成“可生长的”红色游戏素材库。积极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例如,家长可开展“寻找家乡红”AR打卡活动,幼儿园可组织“红色运动会”、红色文化主题亲子活动,社区开放“小红军”体验岗,形成教育连续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全程记录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的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生成多维评价,构建持续发展的协同教育生态。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红色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合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为游戏主题,为幼儿营造别样的游戏氛围,持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的有效途径,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