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勾股定理
本期封面上的数学元素,同学们看出来了吗?封面上展示了一块直角三角形的三明治,这块三明治的三边长分别是3、4、5。用一根3+4+5=12单位长并等距打结的绳子,就可以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实际原理就是勾股数。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公元前12世纪,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就记载了“勾三股四弦五”,由于我国古代称两条直角边中较短的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因此大家都习惯性地把这个命题叫勾股定理。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因此它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
什么是勾股定理?用数学语言陈述为:直角三角形斜边c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2=a2+b2。
数学爱好者们很喜欢勾股定理,往往以从一个新角度证明它为荣。在国外,有人写了一本书,列举了370多种勾股定理的证法;在国内,也有学者写了书,罗列了365种勾股定理的证法,可见勾股定理是多么地吸引人。我们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有趣的证法。
我国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也称“赵爽弦图”,他用形数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
在这幅弦图中,4个直角三角形大小相同,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斜边,也为c,里面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a),因此可以写出等式:
化简得:c2=a2+b2,即得证。
这个证法是在赵爽弦图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图中有两个边长为(a+b)的大正方形。左侧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相等,可以写出等式:
化简得:c2=a2+b2,即得证。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也提出了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法,该证法想象力十足。
张景中教授的证明过程是这样的:把直角三角形△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转90°到
将三角形的边长代入面积公式,有:
最后化简得:c2=a2+b2,即得证。
1876年,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中给出了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法,这种证法简单易懂,被称为“加菲尔德证法”,又称“总统证法”。
在这种证法中,两个直角边为a、b,斜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了一个梯形,梯形的高为(b+a),因此可以写出等式:
化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