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清补凉:解暑又消愁
清补凉,这道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的夏日美食,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小吃名片。
铅山人入伏吃清补凉的习惯古来有之。过去,再贫贱的人家热天也会煮绿豆汤、煮绿豆稀饭来消暑。那时没冰箱,为了使绿豆汤、绿豆稀饭等达到“冰镇”的效果,人们会将煮得稀烂的绿豆、莲子和做好的凉粉放在吊篮里,然后悬挂到水井中2小时左右,再从井里拎上来。
不过,“清补凉”却是一个舶来词,据说它的“始祖”在海南,自古史料中便有清补凉为海南主食之一的记载。相传秦始皇当年统一六国之后,大军推进岭南一带,因气候湿润士兵不适而生病,随军大夫以中国传统药膳为基础,研制出将多种原材料合而为一的“粥”。该“粥”具有清热、解毒、补元气之效,此为清补凉的前身。
清补凉之所以能在铅山生根并成为一大特色美食,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更具烟火气。河口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现为第六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当地餐饮发达,食不厌精、粗菜细做的河口人,成就了许多铅山特色美食,清补凉就是其中之一。
铅山人熬制的清补凉美味是用时间秘制出来的。烹制清补凉需要绿豆、赤豆、花生、银耳、桂圆、葡萄干、果仁等多种食材,最重要的是把握食材的品质。食材既要问产地,更要讲质量,还要剔除杂质和残次品,豆粒饱满度要基本相似。加工也有颇多讲究,绿豆、莲子等食材要分时分锅烹煮,软烂要恰到好处,烂而不糊,分开装,自然冷却。将冷却好的花生汤、绿豆汤、银耳汤和按一定比例配好的葡萄干、桂圆等装罐放入冰箱,至少冷藏七八个小时。冰镇好的清补凉口感极佳,有银耳的黏稠、绿豆的软绵、花生的糯香,各种果干点缀其中,滋味相互渗透又融为一体,经过口腔的搅动,感觉有点嚼劲,凉而不冰,甜而不腻。
为了这碗清补凉,如今河口人还烹调了蟹脚、熬笋、香辣小龙虾、卤鸭头、醉螺蛳、辣毛豆、盐水花生、凉拌粉丝、凉拌腐竹、鸭脖、鸡爪等10多个品种的凉菜,外加灯盏粿、小笼包、荞麦夹子粿等当地特色小吃。
清补凉,既是饮品,也是主食,可饱口福,可宴宾客。发小家人,围桌小吃,吃着吃着就遇到了昔日的同窗,见到了过去的邻居,相遇了过去的同事,吃成了清补凉的满汉全席。
现在,当地政府打造了一个清补凉美食文化城,场地宽敞,风格明快,集中经营,明码标价,管理有序,放心消费。摊主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婆婆妈妈”,许多“00后”也加入其中,准备一展身手、大干一场。
夏日酷暑,晚风轻拂,约上闺蜜,叫上哥们,邀上家人,来河口镇尝碗清补凉吧!就着龙虾,嗦着螺蛳,吃着卤菜,喝着啤酒,听着音乐,说着岁月,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