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噱头”还是“真克星”?——西方反无人机霰弹发展现状

目前,包括反无人机霰弹在内的各种反无人机手段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反无人机霰弹发展现状与主要产品——

作为一种无需载人驾驶的飞行器,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的缩写)技术与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在军事、民用、科研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不过,正如其他新兴技术一样,无人机也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被投入战场,还是和平环境下的不当使用,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包括反无人机霰弹在内的各种反无人机手段应运而生。

“空中幽灵”的威胁及现有反制技术的缺陷

无人机拓展最快的领域当属军事应用。2014年,叙利亚内战中开始使用民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近距离侦察,并很快衍生出搭载并向敌方投掷改装榴弹的战术。在随后的伊拉克内战期间,双方都将多种无人机作类似用途。而到2022年至今俄乌持续冲突时,无人机已全面应用于战场,并成为作战规则的改变者。

在俄乌战场上,大小、形态各异的各式无人机不仅从事战场侦察、监视、校射等任务,更广泛用于在各种战斗场景中直接攻击敌方装备和人员,从一战以来逐步形成的现代战争模式已被彻底颠覆。其中,对坦克和单兵威胁最大的,是那些又轻又小、无处不在的第一人称视角(FPV,First Person View的缩写)无人机,它们具有高速、高机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携带改装或专门设计的轻型战斗部,并配备可实时反馈图像的摄像头,允许俗称“飞手”的操作员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精确操作,随时随地寻找攻击目标。有些无人机还具备制导系统和人工智能,能够自主识别并选择目标,甚至以“蜂群”模式作战。仅在赫尔松地区克林基一地,战况最激烈时双方每天消耗的无人机数以千计,将这个小村庄彻底变成绞肉机式的“战争炼狱”。

即便不在战场上,漫天飞舞的无人机也往往是不受欢迎的角色。例如无人机“黑飞”(即未经授权或未按照规定航线的飞行行为)可能干扰正常航空秩序,对航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致造成停航等严重后果的报道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2024年6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突发森林大火,但因一架私人无人机在火场附近盘旋,导致消防直升机长时间无法靠近。私自飞越他人领地并窥探秘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就是作为“空中间谍”进行非法航拍或搜集情报,近年来美国有多家大型制片公司片场遭遇无人机偷拍,从而导致正在摄制的电影细节提前外泄。各国政府也担心无人机技术的无限制发展,存在被别有用心者滥用借以实施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无人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也可能被用于杀戮和破坏。图为俄罗斯研制的“鸽子”重型四轴无人机,作为民用无人机可以运输1 0 kg货物,但在俄乌战场上,它被当作无人轰炸机使用,搭载的通常是1 2 枚改装的VOG-17榴弹或1枚82mm迫击炮弹

无人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也可能被用于杀戮和破坏。图为俄罗斯研制的“鸽子”重型四轴无人机,作为民用无人机可以运输1 0 kg货物,但在俄乌战场上,它被当作无人轰炸机使用,搭载的通常是1 2 枚改装的VOG-17榴弹或1枚82mm迫击炮弹

俄乌战场上常见的一款FPV自杀式无人机,由民用四旋翼无人机加上各种爆炸装置改装而成,成本十分低廉,但却是坦克和步兵的“克星”

俄乌战场上常见的一款FPV自杀式无人机,由民用四旋翼无人机加上各种爆炸装置改装而成,成本十分低廉,但却是坦克和步兵的“克星”

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向军方捐赠的一批无人机及无人机干扰器,这样的捐赠活动已经进行多次,可见前线无人机的消耗量之大

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向军方捐赠的一批无人机及无人机干扰器,这样的捐赠活动已经进行多次,可见前线无人机的消耗量之大

呼号为“摩西”的俄军“飞手”。他在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左岸克林基村附近阵亡之前,累计利用无人机击毁乌军50件以上的重型装备,杀伤人员近500 名

呼号为“摩西”的俄军“飞手”。他在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左岸克林基村附近阵亡之前,累计利用无人机击毁乌军50件以上的重型装备,杀伤人员近500 名

现有反无人机技术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无非是“软”“硬”两手。

“软”手段主要是电子干扰和软件攻击,前者利用电子设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干扰无人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迫使其失控或自动返航;后者通过网络针对无人机操作系统进行攻击,以夺取控制权或破坏其正常运作。无论哪种,“软”手段的最大缺陷都是需要复杂、昂贵的专用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时往往难以及时获取,或无法第一时间响应,而且对于光纤制导等不依赖遥控的无人机完全无效。此外,电子干扰的作用范围难以控制,私人使用干扰枪等设备可能还存在违反无线电通信规定的法律风险。

在远离前线的第聂伯河左岸的一栋建筑内,一群乌军“飞手”正在操作各种电子设备,遥控着战场上空的FPV无人机四处搜寻目标

在远离前线的第聂伯河左岸的一栋建筑内,一群乌军“飞手”正在操作各种电子设备,遥控着战场上空的FPV无人机四处搜寻目标

无人机“黑飞”行为对航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无人机“黑飞”行为对航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无人机干扰枪等“软”手段虽然反制效果较好,但相应的设备复杂又昂贵,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同时需要携带巨大的电源背包,且仍难以对付灵活快速的FPV无人机

无人机干扰枪等“软”手段虽然反制效果较好,但相应的设备复杂又昂贵,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同时需要携带巨大的电源背包,且仍难以对付灵活快速的FPV无人机

传统上被视为运动和狩猎工具的霰弹枪,现在已成为防御无人机特别是FPV无人机的手段之一。图为乌克兰士兵使用霰弹枪向空中的无人机射击

传统上被视为运动和狩猎工具的霰弹枪,现在已成为防御无人机特别是FPV无人机的手段之一。图为乌克兰士兵使用霰弹枪向空中的无人机射击

“硬”手段则是运用物理手段将无人机直接摧毁或俘获,既可以是导弹或激光定向能武器,也可以是小口径高炮或机枪,甚至俄乌战场上出现了专门的“空战无人机”,通过直接撞击、悬挂拦截网等方式来阻遏对方无人机。但这些招数存在和“软”手段同样的问题,而且费效比更低,最便宜的防空导弹也要数万美元一发,往往要几枚才能击落一架无人机。而后者可能成本只有几百美元,采购激光发射器的预算动辄数百万美元起,小口径炮弹和机枪弹虽然廉价,但命中率太低,特别是难以对付在头顶高速飞过的FPV无人机。

反无人机霰弹现有主要产品

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情况下,一种低技术、低成本且确有一定效果的解决方案就自然而然出现了那就是传统上被视为运动和狩猎工具的霰弹枪,现在被重新定义为防御无人机特别是FPV无人机的一种有效工具。

霰弹枪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射击模式,与一次只能发射一发弹头的线膛枪不同,前者射出的是一束弹丸,弹着点分散形成一个面而非单个点,可以覆盖更大的面积。这种散布增加了在近距离内击中像FPV无人机这样小且灵活的移动目标的可能性,弥补了对飞行中的无人机进行精确瞄准的先天不足。霰弹枪的其他优点包括简单可靠且广泛易得,无需依赖复杂训练或其他设备,并可作为士兵的备用武器随身携带,解决了高科技解决方案并不总是现实可行的难题。在俄乌战场上已有多次实战例证,而在美国民用市场上,专用的反无人机霰弹也已出现10余年,尽管种类不多,但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手段选择。

Tacnition反无人机霰弹

该弹最早于2013年提出概念,2015年在美国上市,由Lucky Gunner(一个成立于2009年的最早使用实时库存系统的弹药销售网站)负责经销。当时,每盒5发售价17.76美元,在同类弹药中相对比较便宜。该弹只有12号一种口径,全弹长76mm,内装总质量39g的9粒1号(对应直径7.62mm,下同)弹丸。其特殊之处是弹丸由贫铀合金制成。由于贫铀的密度比铅大69%左右,因此1号贫铀弹丸的单粒质量大致相当于000号(9.14mm)铅弹丸,而且在质量和初速相同的情况下,贫铀弹丸的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据商家宣称,在特制发射药的推动下,这种霰弹的有效射程超过360m。一旦击中无人机,贫铀弹丸就会破坏其关键零部件,或借助冲击力使其失稳。据说在实地试射中,超过60%的情况下,无人机中弹后都无法继续飞行。在对有生目标射击时,贫铀弹丸能轻易穿透厚重衣物,甚至击穿轻型防弹衣,因此该弹亦可用于军事或执法用途。这种弹药的最大问题在于贫铀兼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虽然其产生的α粒子并不能穿透弹壳,但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对DNA造成严重破坏,摄入或吸入其粉尘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加上生产进度滞后等原因,该弹的实际销售并不理想。

“蛇河”反无人机霰弹其实是一种发射大号弹丸的猎鸟弹,所谓的“反无人机”很大程度上只是营销噱头

“蛇河”反无人机霰弹其实是一种发射大号弹丸的猎鸟弹,所谓的“反无人机”很大程度上只是营销噱头

“蛇河”(Snake River)反无人机霰弹

该弹由一家名为“蛇河射击产品与咨询有限公司”的美国厂商于2015年推出,初衷是用来对付FPV等带有摄像头的轻型无人机,同样由Lucky Gunner负责发售。该弹也采用12号口径,全弹长76mm,内装2号(6.86mm)或BB(4.57mm)钢弹丸。在产品宣传中,“蛇河”公司声称这种弹药可以“防范无人机的隐私侵犯和恐怖威胁,……能有效击落侵犯您领空的无人机”,而且在网站上列出一些将出售这种新弹的商店及分销渠道,但关于弹药本身的详细信息却一直没有公布。其实,这种霰弹是一种狩猎用弹,该公司也承认,在不用于对付无人机时,该弹同样适用于猎杀野鸭/鹅或火鸡。由于当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将民用无人机视为飞机,而向民用无人机开枪等同于朝飞机射击,在法律框架内被视为联邦重罪。因此关于新弹的消息一出,便引发相当大的争议,有人甚至声称它会让“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有了另一种作恶的方式”。故而,“蛇河”霰弹很快便销声匿迹,那些购买链接也全部失效。

“天网”(Sky Net)反无人机霰弹

这种借用了《终结者》系列影片中终极反派名字的弹药,由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格里利的先进弹道概念(Advanced BallisticConcepts)公司在2016年SHOT Show上首次公开,主要面向执法部门销售,以对付不受欢迎的空中入侵者。该弹只提供12号口径,全弹长70mm,采用3发独立包装,售价一般为15美元左右。

“天网”霰弹的发射物十分特殊,由5片形状复杂的长楔形铝合金块组成,5片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直径约12.7mm、长约37mm的圆柱形,每个铝块末端都系着一条凯夫拉材质的绳索。为了提高发射动能,拼合成的圆柱形中间还有若干空腔,用来安放2粒2号铅丸以及2粒BBB(4.83mm)钢弹丸作为配重。发射时5片铝块先作为一个整体以大约230m/s的初速被抛出,飞出约10m的距离后,铝块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分开,牵扯后面的绳索,形成一张直径1.5m左右的圆形大网,有效射程约115m。在此距离内铝块的动能可击碎普通无人机外壳或切断关键零部件,即使铝块未击中目标,绳索也可能缠绕住桨叶,从而迫使无人机失去动力。捕获的无人机主体保持完整,方便进行司法分析以判断其来源。为保证铝块和绳索及时张开,该弹需在安装特制线膛喉缩的霰弹枪上发射,迫使铝块在出膛时产生一定的旋转,而用普通霰弹枪发射时,铝块完全张开的时机可能会更迟一些。根据实地测试,在60m距离以内,一个富有经验的射手可以只用4~5发“天网”霰弹就击落一架悬停状态的无人机,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击中或缠住的无人机会当场坠落。

相对比较成功的“天网”反无人机霰弹,采用罕见的3 发独立包装

相对比较成功的“天网”反无人机霰弹,采用罕见的3 发独立包装

“天网”反无人机霰弹全弹(下)和末端连有凯夫拉绳索的铝块,铝块是通过卡在末端凹槽内的一个橡胶“O”形圈固定在一起的(上)。右侧小图是从前端看去的“天网”霰弹,5片铝块在弹壳内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

“天网”反无人机霰弹全弹(下)和末端连有凯夫拉绳索的铝块,铝块是通过卡在末端凹槽内的一个橡胶“O”形圈固定在一起的(上)。右侧小图是从前端看去的“天网”霰弹,5片铝块在弹壳内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

拆解开的“天网”霰弹,可以看到作为配重的2 号铅丸以及BBB钢弹丸,前者为黑色,后者为银白色。为容纳这些配重,铝块的形状设计得非常复杂

拆解开的“天网”霰弹,可以看到作为配重的2 号铅丸以及BBB钢弹丸,前者为黑色,后者为银白色。为容纳这些配重,铝块的形状设计得非常复杂

“天网”霰弹的问题是发射物带有较多金属零部件,包括配重弹丸,坠落后对有生目标具有潜在威胁,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只能在空旷环境下使用,民间使用时还存在触犯当地法律的风险。后期的改进型号如“天网”Mi-5增加了减速带,如果错过目标,它可以使铝块和绳索以较低的速度降落到地面,以减少不必要的附带伤害。

DB-5“动能效应弹”

DB-5“动能效应弹”是英国普莱姆泰克(Primetake)公司生产的一款反无人机霰弹,主要用来防止无人机侵入机场等禁飞区域。普莱姆泰克公司成立于1991年,位于英国东部的林肯郡首府,是英国国防企业关键技术有限公司(Key Technologies Ltd)的子公司,主要为军队和执法部门设计特种弹药和其他烟火产品。DB-5采用12号口径,全弹长76mm。该弹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与“天网”霰弹基本一致,发射物也由可合并在一起的5片铝块以及后面拖曳的凯夫拉绳索组成,全部张开时直径同样为1.5m,有效射高50~75m,最大射高可达100m,以20°角发射时最远射程约140m。DB-5的绳索末端系有一条颜色鲜亮的飘带,一方面是让发射物在未击中目标的情况下缓慢且安全地返回地面,另一方面是方便落地后寻找回收。

“拦截”(Interception)反无人机霰弹

该弹由位于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Tekhkrim公司开发,该公司于2010年成立,专事民用弹药制造与销售。

“拦截”弹采用12号口径,全弹长70mm,整体结构原理同样类似于“天网”霰弹,但也有明显区别,可以看作是后者的简化版本。该弹的发射物是6片横截面为扇形的小铅段,总质量18g,因为铅的比重较大,所以铅段可以设计得更短。此外,其外形也大幅简化。铅段后方同样连接有凯夫拉绳索。该弹初速580m/s,6个铅段在飞离枪口20m后完全展开,展开的最大直径约1m,有效射程约100m,在此距离内可成功击毁或迫降小型无人机。

俄罗斯Tekhkrim公司开发的“拦截”反无人机霰弹

俄罗斯Tekhkrim公司开发的“拦截”反无人机霰弹

“拦截”反无人机霰弹结构图。相对来说,该弹的结构比“天网”更接近于常规霰弹

“拦截”反无人机霰弹结构图。相对来说,该弹的结构比“天网”更接近于常规霰弹

2024年6月,该弹的首个版本“拦截-S”(Intercept-S)已通过相关测试,开始正式对外销售,同时通过了现役武器认证,获得军方采用。据称,Tekhkrim公司目前正在优化生产流程,努力增加产量,以满足前线俄军部队的需求。

各种代用弹

由于价格昂贵以及难以找到购买渠道等原因,现实中用于反制无人机的许多弹药其实都是代用品。比如在美国,常用的就有本用于狩猎大型动物和自卫的联邦弹药公司出品的Power-Shok霰弹以及温彻斯特公司的“超级X”霰弹,前者每发内装9粒00号(8.38mm)鹿弹,后者的初速则超过400m/s。虽然它们并非专门设计用来反无人机,但其高动能、高精度和远作用距离使其均具备中近距离内对抗小型无人机的能力。

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士兵也自行制造了一些应急代用品,即将多粒5号(3.05mm)或更小的铅丸排列成束,外面包裹热缩管,做成弹头的模样,安装在7.62×39mm步枪弹壳内,然后用AK步枪发射,其结构有点像同样由Tekhkrim公司开发的利用7.62×39mm弹壳扩口改装而来的.366TKM霰弹。值得一提的是,后者已经与卡拉什尼科夫集团联合开发了一款5.45×39mm反无人机弹药,相当于将前述的应急产品制式化,其发射物为一个前端带有预切口的长圆柱形铜壳,内装一列共7枚4/4.5mm铅丸,铜壳在飞出枪口后迅速沿切口破裂,释放出铅丸。目前该弹已正式对外公布,但尚不清楚是否正式定型或列装。总之,这类弹药的好处是不需额外携带霰弹枪及霰弹,但除非步枪已经事先更换成滑膛枪管,否则因为高转速的原因,这些弹丸从枪口射出后会迅速径向分散,因此很难有效命中目标。即使使用了滑膛枪管,由于铅丸尺寸偏小,在无人机通常的接触距离上,毁伤效果也是聊胜于无。一般认为,这类产品的作用只是有助于增强前线士兵面对FPV无人机时的信心,以及起到战时宣传的效果。

前线俄军士兵利用小号铅丸和热缩管改制的7.62×39mm霰弹

前线俄军士兵利用小号铅丸和热缩管改制的7.62×39mm霰弹

Tekhkrim公司开发的多种“反无人机弹药”。左三为“拦截”反无人机霰弹;右一为5.45×39mm反无人机弹

Tekhkrim公司开发的多种“反无人机弹药”。左三为“拦截”反无人机霰弹;右一为5.45×39mm反无人机弹

至于反无人机专用枪械,近年来出现的数量很少。很大原因是现有的反无人机弹药均为标准尺寸霰弹,可在弹膛长度符合要求的各种形式的霰弹枪上使用,包括半自动、唧筒式等连发版本。唯有意大利贝内利武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款名为M4 A.I.“无人机守护者”的半自动战术霰弹枪,作为现代战争中对付FPV等小型无人机的“最后手段”。该枪以专为美军打造的“三军战斗霰弹枪”为基础研制,仍采用12号口径,枪管长度有470mm、660mm 2种,发射4号(3.3mm)或0号弹丸霰弹,以便在50m或更远距离上形成足够大的拦截弹幕。“A.I.”是“Advanced Impact”(高级冲击)的缩写,指的是该枪拥有专利的缩口系统,比普通霰弹枪的缩口系统更长、内径更小,旨在进一步延长弹丸射程,提高远距离命中目标的能力。该枪还同时配备有共轴机械瞄具及史泰因红点瞄镜,以帮助射手快速进行瞄准。

另一类所谓“反无人机枪”实际上是用于捕捉流浪动物的网枪或经改装的发射非致命“豆袋弹”的防暴枪,单价范围多在100~775美元,其反制原理与“天网”相仿,也是发射一个自带配重的绳网来击中或缠绕无人机,但一般口径更大,发射的网也更大更完整,需要回收重复使用。其发射动力有2种,一种是空包弹,一种是压缩二氧化碳气瓶。这些装置虽然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发射准备步骤多、再装填极慢,而且有效射程很短,一般仅在15m之内,另外二氧化碳气瓶的供能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飞手”只要将无人机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外,就可以让此类“反无人机枪”全然无用武之地。

一款利用空包弹作为发射动力的网枪,前端有4 条钢柱作为配重,真正的发射物是网杯中的绳网。作为反无人机装备,它存在射程过近和再装填速度极慢的致命缺陷

一款利用空包弹作为发射动力的网枪,前端有4 条钢柱作为配重,真正的发射物是网杯中的绳网。作为反无人机装备,它存在射程过近和再装填速度极慢的致命缺陷

反无人机霰弹在军事上的初步应用

美国军方很早就开始研发各种对抗小型无人机的步兵装备,包括手持式、车载式干扰器和超高射速机枪直至激光定向能武器,并且多次通过临时合同等方式采购现成的反无人机装备进行测试,反无人机霰弹也是五角大楼感兴趣的众多方向之一。

2016年前后,五角大楼联合快速采购小组(JRAC,Joint Rapid Acquisition的缩写)曾提出,为应对“某些小型飞行器对重要国家安全资产构成的潜在威胁”,计划采购一批专用反制设备,主要用来对付飞行速度不超过134m/s的两类无人机,第一类质量不超过9kg,且飞行高度不超过366m,第二类质量在9~25kg,能飞到1067m高度。来自空军各基地以及多家私人承包商的团队为此提供了包括空战无人机、“天网”霰弹在内的多种装备。后者在不同地点、条件下进行了多次演示和试验,包括2016年12月在新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的能源部25号靶场进行的实弹测试,使用的武器平台是标准的雷明顿870霰弹枪。试验结论是“目前相关技术尚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但与其他反无人机武器相比,“天网”相对简单。

从1 9 9 0 年代起,美国军方就开始着手研究小型无人机的军事用途以及反制技术

从1 9 9 0 年代起,美国军方就开始着手研究小型无人机的军事用途以及反制技术

JRAC采购项目中用于测试“天网”霰弹的雷明顿870霰弹枪

JRAC采购项目中用于测试“天网”霰弹的雷明顿870霰弹枪

随后,负责美国空军装备采办、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工作的美国空军生命周期管理中心接手了实际采购流程。2017年1月31日,该中心宣布购买600发12号口径的“天网”Mi-5霰弹,用于空军安全部门测试及评估,测试满意后可能再追加购买6400发,同时再购买100套带有膛线的专用喉缩。

与美国不同,这种反无人机手段在俄罗斯的运用是“自下而上”式的,先是一线士兵在实战中自发地使用霰弹枪对付无人机,然后军方开始开展相关的训练,以便为战区部队提供基本的近程防御无人机能力。俄罗斯国防部曾多次公开训练视频,所使用的包括多种型号的霰弹枪和霰弹,但主要以飞碟射击比赛用枪、弹为主,近来则开始使用“拦截”等专用反无人机弹药,很可能是这些弹药将批量出现在俄乌前线的一个先兆。不过,来自前线士兵的反馈中也指出,尽管有一些成功案例,但直接使用霰弹枪或自动步枪(一般是2支以上同时开火)在50m距离内对抗四旋翼、六旋翼FPV无人机的成功机会很小,往往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如一种常用的“无人机陷阱”,就是在夜间设置隐蔽的蜡烛等热源,引诱配备热成像仪的敌方重型无人机前来,在热源周边安放遥控的MON-90/100定向地雷,战斗部对准天空,再在周边隐蔽配备探测器、干扰装置以及夜视仪的3~4名射手,各自间距50m,当敌方无人机在热源上空悬停时,首先引爆定向雷,如不成功再由所有射手用曳光弹进行集火射击,就能有较大机率将其消灭。

俄乌战场上双方早已开始使用霰弹枪对付FPV等小型无人机

俄乌战场上双方早已开始使用霰弹枪对付FPV等小型无人机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需要包括硬杀伤、电子干扰等多种手段协同,方能更有效对付那些“空中幽灵”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需要包括硬杀伤、电子干扰等多种手段协同,方能更有效对付那些“空中幽灵”

结语

综上所述,反无人机霰弹实际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其他手段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简单、廉价以及高度的可得性和即时性,后两种特性对于战场上防御敌方无人机的攻击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无法获得更先进装备的情况下。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也就是对付较远距离的目标时,效果会显著降低。而在和平环境中,使用这种弹药前更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违反当地的法律规定以及社会伦理限制,比如在肯塔基州,就曾有一位名叫威廉·梅里迪斯的男士,因在居民区开枪射击无人机,而被以故意损坏他人财产的罪名起诉并逮捕。

反无人机霰弹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自身。一方面,现有的产品设计还远不够完善,售价高达5美元一发的专用弹在实践中往往并不比普通的00号猎弹更加有效,特别是它们大部分都只适合特定应用场景,需要继续改进;另一方面,现有市场太过混乱,许多厂商只是试图从中分一杯羹,其产品往往未经严格测试,宣传上却夸大其词,甚至个别产品多年后才真正走向市场,以致有人认为反无人机弹药是一种新的商业骗局。

不过,虽然反无人机霰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成熟,但人类与无人机的冲突事实上已经开始,而且这场战争将充满不对称性和创新性。用霰弹枪对抗无人机,不仅仅是传统枪械的一个非传统用途,同时更加凸显出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特征,那就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时,需要灵活、即时且易于获取的解决方案,而最有效的方案,往往来自于对传统手段的重新定义和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