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寿人口分布和长寿因素初探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实践活动,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强大动力。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健康长寿被人们视为重要的财富。

为了方便探讨,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如下一组相关专用名词:

1.“人均预期寿命”,也称“人均寿命”、“预期人均寿命”。是对某一地区人口未来或预期能存活多久的一种推测和评判,是人为通过分析预测与真实年龄无关而推算出来的数据,也是政府或相关机构用于发布人口公报之类的专用名词;“人均预期寿命”是与个人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2.“人均期望寿命”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之一,也是作为各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整体健康水平;

3.“平均死亡年龄”是指当年所有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

4.“人均寿命”和“实际寿命”不同。“人均寿命”针对的是群体,具有概率性和预期性;“实际寿命”针对的是个体,是具有准确的年龄和不可预知性。

人口寿命现状

目前全球百岁及以上的老人有34万人之众。超过万人的国家分别是美国(百岁以上老人约9万人)、日本(已超过8万人)、中国(约6万人)、意大利(约1.9万人)、法国(约1.7万人)、德国(约1.7万人)、俄罗斯(约1.57万人)和英国(约1.5万人)。从统计结果上看,除中国以外,绝大多数百岁老人都来自发达国家。

中国百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在1000人以上的有23个省市。其中,前十位的分别是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西省、四川省、广东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台湾,这些省市基本上都是人口多,所以百岁老人数量自然就多。百岁及以上老人的密度超过5人/10万人的有12个省市,其中,前十位的分别是海南省、上海市、广西省、台湾、香港、江苏省、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山东省、福建省和重庆市。除此之外,分别还有9个省市百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不到3人/10万人的是陕西省、云南省、天津市、河北省、青海省、山西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和宁夏自治区。在百岁及以上老人中,长寿女性远超于男性,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三。

中国百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和密度一览表1

中国百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和密度一览表1

《中国老年学杂志》发表的“中国1953-2010年百岁老人变化趋势及地理分布”文章指出:中国从1953-2010年的57年间百岁老人增长了10.62倍,2000-2010年10年间增幅最大,百岁老人增加了101%,其中男性91%,女性105%。而且随时间推移,女性增加速度快于男性。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海南省百岁率增加幅度最大,10年间增加了250%。在我国,百岁老人的分布和地理分布的情况有关,在第五、第六两次人口普查中,百岁率均为乡村>镇>城市。10年间,乡村的百岁率增加最快,为104.0%,远大于城市的74.0%。并且城市的男女百岁率差值在缩小,乡村却在扩大。

关于“长寿之乡”的报道

世界上有很多机构都在调查和统计长寿人口数量,探索长寿的秘诀,研究长寿的因素,因此很多地方都被冠以“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等美誉。全球关于长寿的评审认定机构众多,就我国而言,目前真正具备公信力的长寿之乡只有两类:一类是中国长寿之乡,是由中国老年学会评选认定的称号;另一类是世界长寿之乡,是由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IECPAL)所颁布的称号和嘉奖。

目前,世界上233个国家和地区中,公认的长寿地区有六个,即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海南、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格鲁吉亚的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截止到2019年底,经IECPAL或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或颁发“世界长寿之乡”的地区有15个,其中在中国境内的有13个;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并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市县共有81个。

经IECPAL和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

经IECPAL和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

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哪些?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纵观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既有鱼米之乡,也有塞外高原;既有海岛之滨、富饶之地,也有大山深处、穷乡僻壤;既有湿润如春之处,也有干旱寒冷之地。大量研究发现,在乡村,长寿主要依赖自然环境、大自然的恩赐和自身的生活习惯;在城镇主要依赖经济发展、医疗条件和自身的生活习惯。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影响人们寿命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经济状况、生活水平、饮食营养、卫生条件、疾病、自然环境、地球化学因素等。人的寿命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而60%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自身免疫系统,如面对流感、非典和新冠疫情,有些人很容易被感染和传染,有些人即使接触疫情却也能抵抗而免予感染。身体素质和自身免疫力既有先天性的,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因此,健康长寿的因素主要还是掌控在个人手里。

1.长寿与地理自然环境有关

既然有“长寿之乡”之说,那就说明存在地理上的差异。早在24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阳光、空气、水和心态是生命健康的源泉1。”阳光、空气和水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三个基本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的重大影响,已被人们所公认。

沿海地区,空气和海产品对健康和寿命影响较大。滨海气候一般温和湿润,海洋空气受污染少,且多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碘、氯等阴离子,不仅能补充人体的生理需要,而且能杀菌,有利于新陈代谢和细胞保护。另外,滨海区海产丰富、食物种类繁多,在海水中,有毒元素的浓度很低,必需元素很容易得到,有利于调节人体的营养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如在我国广泛流行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龋齿等疾病,很少在滨海地区发生。目前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如瑞典、冰岛、荷兰、挪威和日本,这些国家都是岛国或半岛国,滨海居民都为海洋所包围。位于太平洋之中的岛国斐济,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发现癌症病例。

内陆地区,空气、水土化学成分对健康和寿命影响较大。空气清新、空气富氧离子含量高,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人们饮用和食用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所生长的动植物,有助于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研究人员发现,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失调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钴、硒、锌、铬等元素。硒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保健功能,能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和人体免疫机能,起到解毒、促进人体甲状腺代谢、保护视器官和心血管、心肌的健康,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如摄入镉等元素过多,都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脑中风等病的高发。

2.长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均寿命越长。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中情局发布的世界人均寿命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或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在中国大陆也是如此,中国东部沿海和西部的人均寿命有差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寿命比西部地区的人均寿命要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裕,医疗条件较好,这些方面成为东部沿海人长寿的主要原因。而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如青海、云南、宁夏、甘肃和西藏,从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以及近几年各省老龄委发布的公告看,其人均寿命均排在全国后几位。

3.长寿与医疗水平有关

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医疗保障措施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医疗保健条件越好、医疗科技水平越高,当地居民人均寿命越长。世界人均寿命排名前十的国家,由于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和政府的高投入,无一例外,都是医疗保健系统非常健全发达的国家。即便是国内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富裕,医疗条件优越,居民享受到优越的医疗条件;同时,政府对于预防重大疾病方面,投入较大,措施得力。所以这些地区的人长寿。

4.长寿与遗传基因有关

一般来说,长寿人的家族都长寿。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寿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如:荷兰莱顿大学研究长寿与遗传基因关系的研究者斯莱格布姆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长寿的人并没有较少的癌症基因或是老化基因。他们有其他基因可以阻止疾病基因开始发病。长寿有很大部分还是与基因和遗传有关。”“长寿家庭的成员与一般人的生理机能存在些许不同。如果你来自一个有许多长寿者的大家族,那么你也会遗传长寿基因,也是一个长寿的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笑峰认为:“通常在人们40岁以前,遗传对寿命的影响约占15-25%。到了40岁以后,遗传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凸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美国叶史瓦大学研究显示:“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占了70%,也就是说,活到这个岁数,拼的就是谁的基因好了!”

5.长寿与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有关

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是要乐观,二是要生活有目标。淡泊名利,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对于金钱、地位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看得开,有自制力,不贪迷于任何事物。好心态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参加娱乐活动,多与其他人交流,娱乐身心,而且笑口常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

6.长寿与生活习惯有关

百岁老人生活一般都比较有规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不暴食暴饮;作息有规律,保证睡眠,不贪睡,不熬夜;勤于劳作,每天保持运动。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戒除不良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那些闲适在家的老年人,要力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使精神旺盛,延缓衰老。

7.长寿与家庭环境有关

长寿人家庭一般都比较和睦,尊老爱幼,子女孝顺,家风良好。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友好往来,与亲友坦诚相待。

8.长寿与饮食的种类关系不大

长寿与饮食的种类关系不大,素食者有长寿的,喜爱荤腥者有长寿的,抽烟喝酒者也有长命百岁的。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世界上肉类消费量最高的地区是中国香港。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第一是中国香港,平均约66-67kg/人,然后是白俄罗斯和欧盟,中国大陆为38.3kg/人,人均消费量世界第四。香港的人均牛肉消费量排名世界第三,是大陆的十倍左右。但是,香港的人均寿命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寿命84.3岁,男性81.3岁,女性87.3岁,高于日本的83.7岁,由于香港不是一个国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的名单上未列出);印度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世界倒数第二的国家(倒数第一是孟加拉国),人均寿命在世界上仅排名164位(美国中情局2019年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