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走进大师更多>>

史上今日

2015年4月30日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30日,“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通过撞击水星的方式结束使命。“信使号”重1.2吨,与其他的探测器不一样,它的结构很奇特,除了科学仪器、太阳能帆板、助推器外,为了保护飞船上的仪器免受太阳近距离的高温损害,科研人员还为“信使号”专门设计了一个陶瓷材料的曲面长方形遮阳板。另外,为了能够探寻到水星更多的信息,“信使号”还携带了一部带有广角镜头和窄角镜头的摄像机;伽马射线和中子谱仪;X射线分光计;用于绘制水星磁场、寻找磁化的地壳岩石的磁力计;激光高度计;大气与表面合成分光计;高能粒子和等离子分光计等科学仪器。早在2004年8月,“信使号”就成功发射升空,前往水星进军。在这一过程中,“信使号”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太阳的巨大引力和高温。为克服高温影响,“信使”号配备有大型遮光罩。为克服引力影响,“信使”号多次近距离飞掠地球、金星和水星,实现持续缓慢减速。在经过多年的飞行之后,“信使号”终于成功进入水星轨道,它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最低点距水星表面200千米,最高点据水星表面超过15000千米,轨道周期12小时。在成功入轨之后,“信使号”将首次对整个水星进行拍照,还将搜集有关水星表面构成、地质演变、内核结构、大气层和磁层特性等的详细信息,以及研究水星上面究竟有没有冰。在多年在轨运行期间,卫星绕着水星飞行了4100多圈,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但是由于耗尽了所有燃料,所以科研人员决定让“信使号”撞击水星。由于撞击发生在水星背对地球的一面,人类无法捕捉到“信使”号撞击的那一瞬间,因此“信使号”卫星只能“孤独地死在了距太阳最近的这颗小小的、被炙烤的行星上”。

科普佳作更多>>

歼-20战机飞行员靠“眼神”就能打败敌人?

磁性材料的典型应用

福尔摩沙卫星二号

科学好玩-《奥运神器》之奥运转播里的科技元素

专题聚焦更多>>

名言警句更多>>

  •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张存浩

  • 院士是一个荣誉称号,承担的重要责任就是珍惜这个荣誉

    ——杨善林

  • 教师应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担当

    ——郑南宁

精彩人生更多>>

航天科技九院:“航天电子”的创业故事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赵竹青)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在航天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21世纪初,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五院、九院、十院等的相关科研力量...[详情]